教育部办公厅等7部门日前发布《关于联合开展2024年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促就业“国聘行动”的通知》,将深化校地、校企合作作为提升岗位利用率和访企拓岗实效性、为毕业生提供优质就业岗位的一项重要抓手。此前在北京召开的高校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产教融合启动会也提出,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部门强化政策引导,建设了一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打造了一批引领产教融合的标杆行业,培育了一批行业领先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然而,当前“产教融而不深、校企合而不作”,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等问题还未彻底解决,如何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更好地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各方深思与探索。
需深度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精准度。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推进与产业集聚区产学对接。坚持适应社会需要,提高职业教育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坚持专业动态调整,适度超前,实现专业调整与区域产业发展同频共振。高职院校要对接企业智能化建设需要,推动传统专业群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要全方位增强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促进校企产多方共赢。解决好产教融合实践中存在的校企合作缺乏有效载体、政策边界不够明晰、融合路径不顺畅等问题。职业院校与行业协会、企业多角度开展人才培养、就业创业、技术创新等方面合作,与园区、行业协会、企业成立产教联合体。院校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技能革新等,园区、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育教学,优质职业院校可与产业园区、先进的企业联合举办产业学院,面向企业需求共同建设专业、制定职业资格标准、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加强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培育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立健全教育实习实践基地运行机制体制,发挥其最大作用。
还要加强机制建设,保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完善协调推进机制。优化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厘清相关部门职责,做到有人抓、有人管;积极协调各方,组建并有效运行产教联合体;建立健全校企深度融合的运行机制,尤其要完善校企“双主体”“多主体”办学育人体制,保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积极营造全社会理解、支持、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坚持良好的办学导向,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职业院校办学的基本衡量标准免息炒股配资申请,对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企事业单位,给予政策支持、项目支持或税收优惠。(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林子波)